Workflow
从14.3万亿到10.5万亿!地方债务“消失”的3.8万亿,去哪了?
Sou Hu Cai Jing·2025-09-18 10:42

去年第四季度,国家适时推出了一套总额高达12万亿元的化债"组合拳",其核心逻辑可以用"借新还 旧"的精髓来概括——用成本更低、期限更长的资金,置换掉那些利率高企、期限错配、且"见不得 光"的隐性债务。 一年前,14.3万亿的隐性债务余额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中国地方财政的头上。然而,时隔一年, 财政部长蓝佛安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抛出了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10.5万亿。短短三百多个日夜,"消 失"的3.8万亿,是如何做到的?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一场精心策划、旨在化解地方政府隐 性债务风险的"债务腾挪"与"重塑"。 "拆东墙补西墙"的智慧:化债"组合拳" 10.5万亿,一场悄无声息的债务"乾坤大挪移" 3.8万亿"蒸发"的背后:瘦身与重塑 这3.8万亿的"蒸发",究竟意味着什么? 具体而言,从2024年至2028年,中国计划发行总额10万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券。这些债券并非用于新增支 出,而是专门用来"置换"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隐性债务。这好比为地方政府进行了一场"债务整容手 术",将过去那些利率高得令人咋舌、风险难以控制的非正规借款,转化为利率更低、期限更长、透明 度更高的政府债券。据统计,置换后的债券利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