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元绿能的自律迷局,二三线企业低价求生,电站 IRR 焦虑难消
最近光伏圈弘元绿能那档子事引起了不小的风波。先不说弘元的事儿,其实现在光伏行业的反内卷管控已经挺严了,只是 这严法之下,不同玩家的日子过得天差地别,先跟大家说说这行业现状。 你们可能不知道,现在头部组件厂商管得有多细,每笔订单从出厂到销售,都得先过合规审批关,销售没拿到审批结果, 连跟买家谈都没法谈。 今年审批权限还往上收了,真查出低价销售,不光当事人要被通报,还有额外惩罚。 也难怪一线厂商报价稳得住,8月华能陕西新疆19MW项目报价0.723-0.76元/W,9月勐达光项目中标价0.7245-0.743元/W, 就算是低价,也比0.701元/W的市场基准高。 经销商那边更有意思,基本是被动合规。 大厂供货价直接跟自律标准挂钩,你要是敢低价卖,本质就是亏本赚吆喝。而且同行间还有信息共享,谁超低甩卖,很快 就会被投诉上报。 所以国庆前好多经销商疯狂囤货,现在市场上低于0.7元/W的价格几乎见不着了,都有0.73-0.75元/W的报价,仓库堆得满 满当当,大家都赌节后会涨价。 采购方也在变规则,有些单位直接设了含税控价线,低于0.7元/W的项目直接作废。 比如有个国企原本要招标200万千瓦组件,初版公告定了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