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千刀方成器 玲珑显匠心(传承)
Ren Min Ri Bao·2025-10-04 21:50

木镟讲究"心手合一",以脚控转速,手定刀向,稍有偏差,就可能前功尽弃。一上手,李学民才发现任 务之"艰巨":仅一个木碗,就要镟上千刀,复杂点的,要镟几千刀方可成器。 李学民不仅没被难倒,反而"脑洞大开",琢磨怎么让普通人了解并喜爱木镟技艺。 "吱呀、吱呀……"河北邯郸肥乡区沙窝村的一处农家院里,中学生胡文昊脚蹬踏棍,双手执刀,刀头在 旋转的木坯上快速游走……他的师父李学民站在一旁,悉心加以指导。随着木屑簌簌落下,一只原木色 的木制笔筒便初具雏形。 李学民是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木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该技艺通过手持刀具对旋转的 木材进行镟削,制作出木碗、算盘珠、陀螺、花瓶等一系列造型对称而精美的产品。 沙窝村坐落于漳河故道旁,因河而生的柳树,滋养出别具特色的木镟技艺,至今已传承约500年。在沙 窝村,木镟技艺在清末发展到鼎盛时期,全村作坊达百余家。 "柳木软硬适中、无毒清香,制成木碗等生活用具,盛热不烫、遇水不裂。而'柳'谐音'留',赠予亲友, 寄托美好祝福。村里老人常念叨,'木碗在手,衣食无忧'。"李学民说,木镟不仅是门手艺,更是刻在 沙窝人骨子里的生存智慧。 然而,时过境迁。手工木碗因耗时费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