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与伊朗握手言和:中国促成历史性突破,引领石油人民币新时代
Sou Hu Cai Jing·2025-10-08 19:44
黄沙里最怕的不是风暴,而是忽然闯进来的口号。冷战年代,苏联把中东当成能翻盘的棋盘,声音很响,手很硬;中国后来进场,没喊几句口号,却把桌面 上的筹码一点点换成了实惠。两条路走到今天,沙漠里的归宿很不一样。 要理解沙特的心思,得先回到1950年代的喧嚣。1952年,埃及的自由军官团推翻法鲁克国王,纳斯尔走到台前,苏联立刻送上军火和顾问,那阵势像在给一 场"新世界"的开幕式剪彩。六年后,1958年的伊拉克再响一枪,军官团干掉了费萨尔二世,苏联的坦克和大炮很快在港口卸箱,报纸和广播里全是"反帝"的 豪言。 君主的恐惧与革命的喧嚣 更远一点的伊朗,巴列维王朝也被盯上。苏联扶持左翼势力,想把地毯上的王座掀翻。对于沙特王室,这些不是遥远的新闻,而是逼近的脚步。它是典型的 保守君主国,家族统治依赖石油收入,社会结构以稳定为先,最忌讳火苗从邻居家窜到自家院子。那几年,沙特情报部门截获的电报里,赫然有苏联驻开罗 大使馆在派对上公开庆祝埃及变革的举动,还给伊朗和约旦的反对派许诺支持。这类细节,比任何公开声明都让人毛骨悚然:门口有人试着拆门框。 反应随之而来。沙特把安全线慢慢挪向华盛顿,采购美国战机和导弹的节奏加快起来。沙漠基地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