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专心在一口井里打水
Ren Min Ri Bao·2025-10-08 22:11

在创作准备过程中,我一次次被史料文字浮现出来的成百上千的文化名人的事迹所感动。担任《救亡日 报》总编的夏衍,在油灯下通宵写稿,直至拂晓,又提着一盏马灯,徒步把稿件送到20里外的山洞印刷 厂,那瘦削的身影风雨无阻。音乐家张曙在敌机临头时把最后一个音符写完,在炸弹落下的最后瞬间, 完成了使命。分别由夏衍和田汉创作的话剧《一年间》《秋声赋》演出时,全场观众含着热泪,举着拳 头高呼"还我河山"……文章、诗歌、演讲都像子弹和匕首,射向虚伪而残暴的敌人;也是"绷带和血 浆",替那个至暗时刻的民众缝合破碎的自信,凝聚起力量和希望。 一幕幕情景,在我心里垒起一道别样的抗战阵地,《阵地》的剧名由此而生。 这部剧的创作难度很大,特别是在结构上,如同一张铺开的平面,缺乏戏剧的团块。最终,那些闪烁着 人性光辉的画面和瞬间,让我决定采用一种散点结构的手法谱写这首赞歌。故事叙述不作一人一线或三 人一线的传统结构编撰,重于200多位历史人物的戏剧书写,看似散乱,却统一于文化抗战的历史使 命,力求"形散神聚"。 3年前,《阵地》的出品团队选择我,可能因为我是闽西"三绝"(《绝命后卫师》《绝境铸剑》《绝密 使命》)的编剧。闽西"三绝"都是红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