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不断丰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履责的“工具箱”
Zhong Guo Huan Jing Bao·2025-10-09 00:20
二是鼓励小额赔偿企业开展"劳务代偿",这也为小额赔偿企业开辟了灵活高效的履责新通道。针对小额 赔偿企业项目实施难、匹配项目难的痛点,园区统一劳务代偿抵扣标准,鼓励企业以环境宣教服务履行 责任。如某新材料企业员工参与半日环保宣讲即完成履责;某新能源企业员工化身"环保导师",在生态 基地向青少年普及海绵城市与新能源知识;某空调企业员工走进社区共建"共享花圃",向社区居民传播 生态环保理念。这些实践打破了资金赔偿的单一模式,将企业员工转化为环保理念的传播者和绿色行动 的践行者,极大降低了履责门槛,有效激发了企业参与环境治理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实现了从"要我 赔"到"我能做"的根本转变。 传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模式常陷入"小额赔偿项目实施难、企业匹配修复项目难"的困境,修复周期长、 项目落地难等问题,有时让企业在履行损害赔偿和生态修复责任时停留在"被动担责"层面。如何将环境 责任转化为企业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苏州工业园区以系统思维和创新实践,探索出"分类施策、多元 履责"的新路径,为破解赔偿困局、激活企业主动性提供了宝贵的"园区经验",也为深化环境治理体系 改革注入了新动能。 制度创新是打通赔偿"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