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泡面到文创雪糕,一节车厢,浓缩二十年食品饮料消费变迁

气味是立体的,它总能轻易唤起被封存许久的记忆。 拥挤闷热的车厢,五湖四海的口音。此时,泡面的水要比往常少,最好没过面饼就收手,如果放了榨菜和火腿肠,那可以适当再增加一点。但,水稍多一 点,这一路上就得更加小心慢慢挪动。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捧着泡面碗,从车厢有热水供应的这头挪到自己的位置,是一项高难度的挑战:人多、空间小,热水还不能撒。 "啤酒饮料矿泉水。" "花生瓜子八宝粥。" "来,腿收一下。" 有经验的,往往会挑准时机,默默推算小推车折返的时间,借机紧跟开出的"大道",用较为轻松的方式回到自己的位置。但无论如何,一路上,那碗被端 在手里的泡面,随着步伐摇晃出的香味,提醒着大家可以吃点什么了。 于是,嗑瓜子的咔咔声、啃泡椒凤爪的嘶哈声、吃泡面的吸溜声以及向列车员的询价声,与各种香味融合,在某节车厢里浓缩为了数代人的记忆。 1999年,中国国务院公布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从而形成7天的长假。同 年的国庆,成为第一个"黄金周"。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这一年"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达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假日旅游热潮席卷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