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读者点题”:只有攻克“短期难”,才能锻造“长期强”
Ren Min Ri Bao·2025-10-10 00:04
换句话说,新能源发电已经不再是"襁褓里的婴儿",而是长成了"青春期的小伙子",需要"换大衣服"。 这件"大衣服",就是更科学、更合理、更利于长远发展的制度设计。 特别是要注意到,政策对"短期难"作了充分考虑,创新建立了"多退少补"的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 帮助企业平稳过渡。 今年以来,一些地方推进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让新能源发电走出"温室"、走向市场。实施这项 政策看起来挺难的,为何还要出台呢? ——人民网网友 这位网友提到的改革,源于今年初出台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 展的通知》。其重点,在于"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价格"。不少专 家认为,这项政策具有"短期难、长期强"的特点。 "短期难"是表象。对新能源发电来说,意味着"旱涝保收"的阶段过去了,要在市场搏击中优胜劣汰。 "短期难"折射出的是"深层难",是近年来新能源发展矛盾的积累。这些年,我国持续推进绿色转型,风 电光伏装机已超过火电。"成长的烦恼"随之而来:制造端,产能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亏损面有所扩 大;应用端,电力消纳矛盾日益突出。 比如新能源汽车。 续航里程短、产品使用体验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