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硬装备+软技术双发力!我国持续夯实农业应急救灾能力 粮食生产韧性更强
Yang Shi Wang·2025-10-11 08:02

央视网消息:黄淮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在持续阴雨天气下,如何把这里的秋粮抢收到手,尽快颗粒归仓?让冬小麦能尽早播 种。农业农村部与当地协同联动,上装备,换品种,以科技的加持,给出了系列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1:上"装备"! ·地面不行就换"履带":普通收割机会陷进泥里,但24万台履带式收割机已经调度到位,它们就像农机里的"越野坦克",专治各种泥泞。 ·没太阳晒就用"机器烘":2000多台移动烘干机组成流动烘干队,加上各地公布的烘干中心热线,等于给湿粮建起了"烘干急救网络"。 雨耽误了收成,还可能耽误下一季的冬小麦播种。农技专家已经给出了"晚播指南": ·换品种:用更耐晚播的种子。 ·加密度:通过增加播种量来弥补时间损失。 ·足底肥:保证后期生长营养。 这套"以技补晚"的操作,目标很明确:把这季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给下一季上好"保险"。 面对极端天气,我国农业应对已经是一套系统性的工程,从农机调度到技术保障,核心就是用更专业、更智能的方式,稳住我们的"饭 碗"。 我国持续加强农业领域应急救灾能力 刚才短片中提到的,这些履带式收获机、移动式烘干机,都是应急救灾用的农机装备。"十四五",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农机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