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国制裁组合拳打击伊朗能源链,中国炼厂与港口成关键变局焦点
Sou Hu Cai Jing·2025-10-12 23:01

当华盛顿在一个并不显眼的周四递出一叠又一叠的制裁清单时,真正被瞄准的是海上的那条看不见的油路。不到两周前,联合国以"快速恢复制裁"的方式, 把伊朗的核与导弹问题再度推到国际舞台的聚光灯下;这一次,美国财政部与国务院几乎同时按下按钮,试图在全球能源贸易的细枝末节里,掐住伊朗的现 金流入口。政策语言往往枯燥,但在航线、码头与账本之间,人们能嗅到一场无形的拉锯。 谁在出手,打向哪里 这次的组合拳分两路而来。财政部公布了五十多个制裁对象,重点对为伊朗液化石油气等能源运输"搭桥"的个人与企业下手;国务院则紧接着宣布对另约四 十个对象采取措施,点名的是按交易量和交易额而言购买伊朗石化产品的"大户",以及在背后推动交易的企业高层。从分工上财政部更像盯着资金与物流链 条的节点,国务院则把枪口对准交易生态里的"关键买家"和决策层。两者交叉覆盖,意在让通道与终端一并承压。 当制裁延伸到港口与终端,讨论就超出了"买不买"的选择题。港口作业涉及保险、引航、计量、储运等多方,任何一方一旦担心触碰美国的"长臂管辖",就 有可能抽身。名单之外的企业,被迫成为合规风险的计算者。 制度节奏与政治背景的叠加 这一轮并非孤立存在。根据财政部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