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悬法治利剑 守护绿水青山(金台锐评)
Ren Min Ri Bao·2025-10-15 22:22
从耕地上取土售卖违法吗?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披露的一起典型案例回应了这一问题:瞿某等人为牟取 私利,在永久基本农田上取土并销售,导致29.4亩耕地地形地貌改变,生产功能丧失。法院以非法占用 农用地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判处其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还同步推进"受伤农田"的生态修复。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此案的意义不仅在于让环境资源破坏者受到惩戒,更诠释了"环境有价、损 害担责"和"谁破坏、谁修复"的司法理念,清晰传递出国家施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强烈信号。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现实中,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私利,以"改良土壤""项目 建设"等合法名义为掩护,行垃圾倾倒、堆放废弃物之实;有的偷排污水污染水源,威胁群众健康、影 响生产生活秩序;甚至有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数据造假,以"包合格"承揽业务,严重损害环境监测工作 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生态环境关乎民生福祉,这些行为不仅直接戕害绿水青山,造成国家资源、生态环 境服务功能损失,更扰乱环境监测市场及政府主管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 唯有高悬法治利剑,坚持严惩立场,才能让制度落实到位、进一步筑牢绿水青山的屏障。实践中,各地 畅通举报渠道,及时回应群众的民生关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