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冷资源“热”起来
Ren Min Ri Bao·2025-10-17 04:35
【现象】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蔬菜基地的智能温室内,红润饱满的串番茄被采收装箱;湟源县申中 乡千亩鲜食蚕豆田里,新鲜的蚕豆被打包好发往全国各地;2024年青海冷水鱼出口额超3亿元,同比增 长近12倍……青海,这个曾因海拔高、气温低而被视作农业薄弱区的地方,如今靠冷资源打造出推进乡 村全面振兴的"热产业"。 【点评】 冷凉蔬菜一般指适宜在气候冷凉地区夏季生长的蔬菜,具有喜冷凉、耐低温等特点,常见的品类包括甘 蓝、西蓝花等。我国冷凉蔬菜优势产区主要分布在北部纬度或海拔较高区域。在这些区域,充分利用年 均温度较低、无霜期较短、昼夜温差显著等气候特色,发展农业、旅游业、能源产业等的经济模式,被 称为冷凉经济。 就拿青海来说,年均气温仅3.4摄氏度,其冷凉蔬菜产业集中在西宁、海东2000米到2800米的"黄金海 拔"地带。值得思考的是,冷凉气候早已形成,为何相关产业这些年才初具规模、日渐壮大? 因地制宜"找长板"是前提。高原气温较低、降水稀少,水热不足是作物生长的不利条件。但另一方面,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糖分与养分积累。气候冷凉,作物生长周期变长,病虫害发生频率 也会降低,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量更少,蔬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