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基金波动这么大,真的能养老吗?
Sou Hu Cai Jing·2025-10-17 10:37
事实上,这个问题背后藏着两个常见的误解:一是将"稳健"简单等同于"零波动",二是低估了时间对波动的稀释与化解。 这种思维定式,导致部分投资者将养老资金全部投向银行存款等低风险理财手段,看似规避了市场波动,实则暴露于更隐 蔽的风险——购买力的持续缩水。 从宏观经济视角观察,"广义货币M2增速与GDP增速之差"构成的"真实通胀率"指标,揭示了货币超发的现实。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至2025年间我国真实通胀率在0.4%-8.7%区间波动,中位数、平均值分别为4.3%、4.0%。 若以4%的温和通胀率计算,30年后100万元的实际购买力将缩水至约33万元。仅仅依靠低风险的储蓄类产品,养老金将很 难抵御这种渐进式的侵蚀。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财富蒸发,恰恰是养老投资最致命的敌人。 数据来源:华夏基金,计算公式:实际购买力=初始金额/ (1 + 通胀率)^年数 即便考虑到经济发展转型进入新阶段等因素,理想的长期投资年化收益率仍不应低于4%-5%。 但现实是,我们正面临市场利率逐步走低的客观环境,这无疑给实现上述收益目标带来了挑战。 从国际经验来看,为应对低利率环境,不少国家的养老金在资产配置上已做出调整。 例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