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杨振宁走了,物理学的黄金时代落幕了
Hu Xiu·2025-10-19 02:11

刚过完103岁生日的杨振宁先生,走了。 刷手机的时候,突然弹出来这么一条消息。那一瞬间,我感觉时间都停了一下。 斯人已逝,今天,我们更需要记住的,是这位科学巨擘对中国,以及对全人类的贡献。 杨老曾经说,自己最大的贡献可能是克服了中国人不如人的想法。 这话听起来可能有点谦虚,但你得知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世界主流物理学的桌子上基本没有华人,甚至出现过"中国人适不适合搞科研"这种论调。 而杨振宁,是第一个彻底破除这种偏见的人。他不仅证明了中国人能够做出顶级的科学发现,还直接改变了人类对物理学的认知。 而他的故事,要从20世纪初,战火纷飞的昆明说起。 1938年秋天,16岁的杨振宁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在吴大猷、叶企孙这些大师的熏陶下,少年杨振宁打下了坚实的物理学基础。后来,他远赴美国芝加哥 大学,又师从"氢弹之父"泰勒,同时也深受费米的影响。 可以说,他集齐了当时物理学界最顶级的导师天团,属实是天才少年无疑。 而他之后的成就,也证明了他无愧于这份顶级传承。 我们现在一提到杨振宁,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诺奖。 但其实,真正奠定他历史地位的并不止于此,一个在物理学圈内流传甚广的"八卦"是:宇称不守恒,只是杨先生"三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