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古城潮到发绿,多少人急急急急坏了
3 6 Ke·2025-10-20 12:44
北方的古城圈,最近可"潮"了。 一场秋雨,几多愁。人"潮"得发愁,文物古建也"潮"得浑身难受。当天气不似预期、当秋雨季猛然变长,那些没有腿的历史见证者,又能到哪里躲雨去 湿? 最土的宝贝,"潮"得吓人 错峰旅游的朋友们,最近兴许能在西安古城里看到奇景——水柱沿着古城墙哗啦啦地冲下来。遥看像岭南山间飞瀑,近看原是城墙在排水。游人拿手机记 录的同时,不禁担忧起来:这老砖头老泥巴,能扛得住吗? 不用太担心。这古城墙在几百年前就设下了"排水机关"。城墙顶部并不是平的,而是略微向两侧倾斜,雨水打上去会顺势流走。顺着垛墙底部的排水槽, 水一股脑儿倾泻出去。不容易积水,也就不容易渗进墙体。 除了古人的手艺,现代人也给它装上了一整套"防御系统"。城墙上布着三千多个24小时工作的监测点和感应装置,连天气预报、降雨量、护城河水位都接 入了平台。只要哪个地方冒险情,马上就有人去疏排水、铺防雨布。 对于砖石材质的古建,这点连阴雨比较好对付;对于软泥材质的文物,那可就要敏感多了。山西运城新绛县三官庙有一尊网红神像,人称"小土豆"。国庆 期间,它的淋雨模样,惹得不少文保爱好者心疼。 这"小土豆"原是一尊元代彩色泥塑,是真武元帅的人间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