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孙占卿:中国城市会和美国一样,出现“反邻避”吗?
Sou Hu Cai Jing·2025-10-20 14:54

当中国经济面临增速下滑的压力时,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然而,由此引发的"邻避效应"也日益复杂。如今,居民的关切已从早期的 污染问题,扩展至交通、房价与安全等更广泛层面,反对情绪更趋多元。即便在能够带来巨大社会效益"新基建"领域,邻避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地方通过 创新设计,将敏感设施与公共绿地等惠民空间相融合,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矛盾,为破题提供一些思路。但对更多城市而言,如何平衡发展与民生,将"不 要建在我家小区旁"的抵触情绪转化为社区共识,已是横亘于前的一道必答题。 从全球视角来看,邻避现象并非中国独有。美国的邻避运动起源较早,反对建设低收入住房和高密度住宅,在如旧金山、洛杉矶和纽约等达城市,房价和 租金的上涨导致了贫困家庭和中产阶级家庭的住房困难。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压力的增加,美国开始兴起反邻避("YIMBY",Yes In My Backyard)运 动,试图通过促进住房建设来缓解住房供应短缺。 编者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