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强市”,期待更多“一流大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场。校方供图) 民企出资,引入"专业校长" 近两年,新型研究型大学犹如风乍起,吹皱高等教育一池春水。 表面看,鲶鱼作用体现于分数线——深圳理工大学今年的本科批次投档线超过传统名牌高校,居广东省本土高校第二;福耀科技大学首年招 生,在部分省份的分数线也力压老牌大学跑出"开门红"。 10月19日,第一届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发展圆桌论坛在深圳理工大学举行。多位"新大学"校长谈到,新型研究型大学与传统大学并非单纯的竞 争关系,它们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尖刀班",背负着相似又各有侧重的使命。 例如,福耀科技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探索社会力量办学,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认为"民办高校机制更灵活,对社会需求的敏感度更 高";深圳理工大学、大湾区大学等探索与城市创新生态共生共荣,大湾区大学校长田刚表示"周围有华为研发总部,又临近深圳,对通信技 术、机器人等新兴学科建设非常有利。" "我们探索、实践、积累以后,就能给传统高校提供创新经验,整个国家的教育改革就可以持续往前走。"正如深圳理工大学校长樊建平所言, 新型研究型大学旨在通过小规模、局部性的试点先行,积累具有普适性和可推广性的经验做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