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用AI出卷子的老师,已经触及底线了
Hu Xiu·2025-10-22 13:50

前几天刷到有人说,最近考试时做古诗赏析题,结果赏析的是AI编的"古诗"。 听起来实在离谱。 这首诗我确实没见过,为此还特意去搜索了一番,古诗词网站上都查无此诗。 换用诗名《斑竹管笔》进行检索,只能找到宋朝诗人梅尧臣的一首五言律诗。两模两样。 诗人李纲确有其人,又名梁溪先生,但搜索他的著作,没有同名诗词的痕迹。 李纲本人是抗金名将,写诗风格也很豪迈,用词大刀阔斧,全是爱国忧思,和试卷中这首诗的风格也相差甚远。 虽然历史上不会只有一个李纲,但重重疑点叠加起来,都指向"这首诗不存在"。 不光是诗歌本身,试卷给出的答案也充斥着AI生成的痕迹,"不是正常会用的语法"。 讽刺的是,这场考试并不是什么随堂小测,而是安徽六校联考中的题目。直到现在,还有不少学校的学生在做同一套卷子。 我又去查了一下,这事还不是孤例。今年春天,湖北省有一场七市州高三联考,语文试卷中也出现了疑似AI创作的伪唐诗。作者王晦之,诗名《秋江别 友》。 同样是在古诗词范畴内,查无此诗。唯一能查到的那位历史上有记载的那位王晦之,还是个北魏人啊。 相关工作人员给出的解释是,这首诗的来源是某位研究生导师的讲课稿,采用了唐诗风格,确实是原创,但大家依旧持怀疑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