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光神话”到“雨林生态”:成都的产业雄心与资本新范式
"十年一剑,千亿归来。"——成都国资押注海光信息的传说仍在江湖发酵,新的追问已浮出水面:下一 个"海光"在哪里? 10月27日,成都把答案写进日历——每月28日。 当天,"产投28计划"发布暨未来产业基金首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在成都产投集团举行,标志着这座城市 以制度创新锚定产业未来的系统性实践正式拉开帷幕。 这不仅是其千亿未来产业基金落下的首颗重要棋子,更标志着成都的产业投资逻辑,正从追逐单点爆发 的"游牧狩猎式"投资,转向培育雨林的"精耕细作式"生态构建。 其创新突破口之一,正是将"产投28计划"锚定的"每月28日"这一简单的时间刻度,锻造成校准城市未来 产业航向的"确定性罗盘"。 "偶然邂逅"变"确定性期待" 创投市场充满不确定性。尤其是对于早期硬科技项目而言,融资之路往往如同大海捞针,是一次次充满 变数的"偶然邂逅"。 这种不确定性,不仅消耗着创业者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也提高了资本发现价值的门槛和成本。 在这片不确定性的海洋中,"产投28计划"的意义在于树立起一座确定性的"灯塔"。通过设立"每月28 日"这一雷打不动的城市级创新日历,向全球的创新力量宣告:在成都,每个月都有一天,资本、智 本、产业资源将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