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里的“投资于人”(现场评论)
Ren Min Ri Bao·2025-10-30 22:31
从粗放管理到"一户一方案"的精准施策,从物理空间改造到全方位的生活品质提升,治理方式的转变折 射出城市发展逻辑的深刻变革——城市发展要"见物"更要"见人",城市应成为充满人文关怀的生活共同 体。这也是"投资于人"的题中应有之义。 每一个家庭都是城市治理体系中的"末梢神经",检验着城市的价值指向 一座城市的发展程度,不仅在于它的经济总量和建筑高度,更在于它对普通民众生活需求的回应力度。 这是城市文明的试金石 晨曦微露,上海最后的老城厢里,木质马桶与倒粪站碰撞发出的声响,成为这座城市的绝响。随着全市 全面告别"拎马桶",这一延续不知多少年的生活场景走入历史。 有人说,与马桶的"爱恨情仇",交织成上海市民的一段生活往事。石库门里,广式里弄,棚户简屋…… 不大的居住空间,缺失的卫生设施,让不少上海市民不得不用手拎马桶,解决每日如厕之难。 不由得想到上世纪90年代,高楼大厦林立的外滩、五光十色的南京路、游人络绎不绝的淮海路,引不少 外国人惊叹于上海的繁华。而那时候,旧里弄中,每天仍有70万只手拎马桶"招摇过市",无声诉说着一 个超大型城市的治理难题。下定决心解决"拎马桶"问题,不仅仅是破解具体生活难题,更丈量着城市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