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行业预测明年卖10万台,机构只看到1.2万台
大摩警告,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短期预期过于乐观,真正的规模化商用面临着从应用场景、硬件成本到 软件智能的三重枷锁。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大摩在11月12日的报告中表示,目前行业企业与业内分析师对于人形机器人未来销 量存在巨大分歧。在上周举行的GGII 人形机器人大会上,多家企业预测2026年中国人形机器人需求量 将达10万台。这与大摩分析师的预测形成鲜明的对比:2026年仅为1.2万台,到2030年也只增长到11.4万 台。 近10倍的预期差异背后,是机构对机器人当前工作能力有限、投资回报率(ROI)不具吸引力以及一系 列产品开发挑战的深切担忧。 大摩分析师强调,人形机器人走向大规模部署的路径并非坦途。这项技术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而是需 要经历漫长而艰难的爬坡过程。短期内,相比于备受瞩目的"通用人形机器人",那些能够在特定任务中 创造明确价值的特种机器人(如轮式或四足机器人)以及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或许是更值得关注的公 司。通用遥遥无期,专精特定场景才是王道 大摩认为,尽管人形机器人的终极目标是成为通用平台,但现实是其"大脑"——人工智能的进化需要时 间。 分析师表示,短期内的应用将高度聚焦于特定的、结构化的2B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