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门口有文物”
Ren Min Ri Bao·2025-11-14 22:03
深秋的福建泉州,山区已微有寒意。洛江区罗溪镇钟山村田野里,专家吴艺娟正带队组织新发现文物的 认定。她用软毛刷轻轻扫去手中瓷片上的浮土,抬头对蹲在旁边的普查队队员陈菲菲说:"你看这釉 色,青中泛白,胎质细密坚致,典型的南宋仿烧龙泉窑风格。"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启动以来,这样的场景在泉州的山间、古村、溪畔、海边经常 上演。普查队员们用脚步丈量1.1万平方公里土地,用汗水唤醒沉睡的文明,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文物, 正通过他们的手,重新连接起历史与当下。 (作者单位:泉州市文物局)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15日 08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难忘康桂清的"官道寻桥"。永春县石鼓镇吾江村的小溪上,一座石构平梁桥静静横卧。它叫岭兜桥,始 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现存的为清光绪年间重建,却因损毁严重,连本地人都快忘了它的存在。 永春县"四普"队队员康桂清早就注意到在《永春州志》《永春县志》里关于这座桥的记载:"官道要 冲,南通德化,北接尤溪。"这条路曾是瓷器、茶叶外销的"黄金线",民间流传"挑夫过百二,茶香飘万 里"的说法。康桂清查阅清代《永春官道图》,发现图中明确标注"岭兜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