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方位·新产业里的传统力量|“工业牙齿”与新兴产业“咬合”越来越紧密
走进河南郑州梧桐街121号院,一台铰链式六面顶压机矗立在园区。60多年前,新中国第一批人造 金刚石,从厚重的钢铁腔体内淬炼而出。这台"功勋压机"作为我国超硬材料工业发展的见证,退役后保 存在其研发地——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磨所")。 ——编者 人民日报记者 张文豪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在河南郑州,有一家"60多岁"的老企业, 曾造出新中国第一批人造金刚石。如今,企业瞄准产业需求,持续发力创新,不断挺进新赛道,充分体 现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部件。用这个大块头合成的金刚石,就是工业领域最锋利的'牙齿'。"抚摸钢 铁机身,92岁的三磨所老职工王光祖不胜感慨。 "转型初期,所里确定陶瓷结合剂立方氮化硼砂轮为一个专攻产品。当时国内没有可用的高速磨 床,所里也不具备磨削试验条件。"鲁涛说,他们只好跑到省外,在客户改装的设备上做试验。"砂轮产 品重20多公斤,害怕运输磕碰,大伙儿轮流背着上火车。试验失败,再灰溜溜地回所里总结。" 新中国成立后,刚起步的工业领域急需大量金刚石。为打破西方封锁,由原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批 准成立的三磨所,被赋予自主研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