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骗局落幕?38 万亿还不起本金,中国美元债成资本“避风港”
Sou Hu Cai Jing·2025-11-17 15:40
前言 在全球金融市场暗流涌动的当下,一场不宣而战的信用博弈正在上演。 小李注意到,11月5日中国财政部在香港发行的40亿美元主权债券,以30倍认购率瞬间售罄的盛况,不仅创下全球资本追捧的纪录,更成为中美金融 博弈攻守转换的标志性事件。 资本用脚投票 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美元债的狂热追捧,绝非偶然的市场冲动,总认购金额高达1182亿美元的数字背后,是专业投资机构对资产安全性的极致追求。 参与此次认购的并非普通散户,而是各国央行、主权基金、国际顶尖投行等"聪明钱",其决策逻辑永远围绕"风险-收益"的最优解。 对比美国国债的尴尬处境,这种选择的合理性愈发清晰。 美国当前国债规模已突破38万亿美元,财政收入仅4万亿美元却要承担6万亿美元的年度支出,每年2万亿美元的缺口只能靠"借新还旧"维系。 更严峻的是,2024年美国国债利息支出已突破1.1万亿美元,超过军费成为第一大财政负担,这种"以债养债"的游戏早已濒临临界点。 穆迪2025年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AA1,彻底击碎其最后一块3A信用招牌。 在小李看来,资本的流向从来不会说谎。 当中国以零违约的主权信用记录、每年超40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厚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