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综合利用,盐碱地变丰产田(美丽中国)
Ren Min Ri Bao·2025-11-17 22:40

图为收割机在江苏连云港市大新农场收割耐盐碱水稻。 王健民摄(影像中国) 核心阅读 在江苏盐城大丰、南通如东等地的滨海轻中度盐碱地,年降雨量较大,当地发展水旱轮作周年种植模 式,轻度盐碱地采用水稻—小麦模式,中重度盐碱地采用水稻—油菜模式,结合秸秆深翻还田与土壤培 肥改良等方式,实现隔层阻盐与有机质提升,土壤有机质相对含量提升20%,耕层土壤含盐量周年稳定 控制在2‰以下,土壤pH值稳定在7.8以下。 盐碱地治理是全球性难题。"当前,我国盐碱地综合利用还面临水浇地'重灌轻排'、淡水资源短缺和节 水控盐技术不匹配等问题。"李玉义说。 报告指出,要将防治耕地次生盐碱化作为盐碱地综合利用的重点任务。构建高效排水系统,实现灌排并 重。同时,要建立健全耕地水盐动态监测网络,科学划定高、中、低风险区域,实施差异化灌溉定额与 排水标准。 选育抗旱耐盐碱作物,推进盐碱地特色农业发展 "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充分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报告提出,通过建立差异化的盐碱地 用途管控,"宜耕则耕、宜草则草、宜渔则渔",分别促进轻、中、重度盐碱地"多产粮""产得好""有特 色"分级利用。 "不少盐碱地农产品功能性成分含量高、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