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用开放的眼光看待戏曲创新(“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Ren Min Ri Bao·2025-11-17 23:06

近期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上,杨霞云、楼胜等演出的婺剧《三打白骨精》,陈丽君、李云霄等演 出的越剧《我的大观园》,观者如云。《三打白骨精》自2023年首演以来,演出100多场;《我的大观 园》自2025年1月首演以来,演出超50场;同样由陈丽君与李云霄演出的《新龙门客栈》,过去一年里 就完成了200多场的驻场演出。3部作品以骄人的演出成绩,显示出来自市场的认可。与此同时,它们也 引起广泛讨论,甚至是一些争议。总的来说,戏曲界给予《三打白骨精》的多是肯定,而后两部越剧 的"出圈"则引来不同声音:这是戏曲创新,还是流量效应?是推动了戏曲的发展,还是将戏曲通俗化 为"音乐剧",削弱了戏曲的艺术价值? 戏曲创新之难,不在于各传统剧种之间的较量,而在于和话剧、音乐剧等演出形态的同台竞技。尤其要 注意,对当代青年观众来说,戏曲、话剧、音乐剧都是"剧",哪个好看看哪个 最近几年,戏曲创新的成果格外引人关注,也引发了热烈讨论。 由于文本结构的根本差异,3部作品的创新方向也随之不同。《三打白骨精》情节并不复杂,从杨霞云 出场变脸、变装到后面"三打"等场面,几乎都突出演员精彩的身段,突出"文戏武做,武戏文唱"的精髓 ——观众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