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形机器人“落地”大考,从“炫技表演”到“真干活”还有多远

第二十七届高交会再次印证了机器人产业的空前火热,机器人馆内300余家机器人产业链代表性企业集 中展示年度突破成果。与前几年的"炫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落地"成为今年厂商共同的关键词。 《华夏时报》记者留意到,当大众目光都落在追求双足的"类人形态"上时,赛博格机器人仍坚持采用轮 式底盘。 "轮式不是妥协,而是针对已知B端场景的'最优解'"。 深圳赛博格机器人有限公司CEO董典彪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现有工厂、仓库等结构化环境中, 轮式在移动效率、稳定性、成本和控制复杂度上拥有显著优势。"我们的目标是解决客户当前最迫切 的'柔性化生产'痛点,而不是等待一个遥远的'通用'未来。Cyborg-W01轮式人形机器人采用可原地旋转 的轮式底盘,能在0.75米宽的狭窄通道内灵活作业,导航精度达±1cm。轮式底盘与高自由度上身结 合,恰恰是为了在已知的、海量的工业场景中实现'移动'与'操作'能力的最佳平衡。" 然而,在繁荣的表象之下,行业共识是"大脑"能力不足、应用场景匮乏、制造精度受限,这三大痛点仍 是横亘在人形机器人从"展台明星"迈向"产线员工"之间的核心障碍。 在此背景下,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亟待回答:当前展出的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