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建成仅两个多月,江门中微子实验发布首个物理成果
Xin Jing Bao·2025-11-19 04:08

探测器性能符合预期,测量精度前所未有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江门中微子实验合作组物理分析负责人温良剑报告了首个物理成 果。通过对今年8月26日至11月2日共59天有效数据的分析,江门中微子实验合作组测量了被称为"太阳 中微子振荡参数"的混合角theta(12)及其相关的质量参数,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高了1.5到1.8倍。 11月19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广东省江门市举办发布会,宣布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 建设成功并发布了首个物理成果。 捕捉"幽灵粒子",将确定其质量顺序 中微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12种基本粒子中的三种,包括电子中微子、缪中微子和陶中微子。宇宙中充斥 着大量的中微子,恒星内部的核反应、超新星的爆发、核反应堆的运行,以至于岩石中的放射性物质衰 变,都产生大量中微子。 中微子与普通物质的相互作用很弱,它们可以轻松穿过人体、建筑甚至整个地球而不被任何物质吸收, 不容易被检测到。因此,中微子被称为"幽灵粒子"。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位于广东省江门市附近的地 下700米处,可以探测53公里外台山和阳江核电站产生的中微子,并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测量它们的能 谱。 经过十余年的设计和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