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全员信“翻车”:企业家社会责任与教育公平的深层思考
俞敏洪全员信"翻车":企业家社会责任与教育公平的深层思考 俞敏洪的南极信之所以引发争议,核心在于"个体叙事"与"集体困境"的撕裂。信中17次提及"我"、5次强调"南极",却对员工面临的业绩压力、转型阵痛 只字未提。这种"诗与远方"的自我表达,在净利润骤降73.7%、东方甄选业务拖累、教育新业务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刺眼。员工调侃"您在南极看 冰山,我在出租屋看数字",本质是对企业家脱离一线、忽视基层诉求的抗议。 这种"共情危机"并非个例。王健林"先挣一个亿"的小目标、马云"996是福报"的论断、董明珠"年轻人找工作把钱放第一位"的批评,均因脱离普通劳动者 生存现实而引发反弹。企业家作为社会资源分配的关键节点,其言行不仅影响企业形象,更塑造社会价值观。当"成功者叙事"过度聚焦个人奋斗,忽视结 构性不公,便会加剧社会焦虑,甚至消解公众对商业领袖的信任。 二、"先富带动后富":教育领域的实践逻辑与现实挑战 "先富带动后富"的教育实践,本质是资源再分配的伦理命题。教育公平不仅关乎起点公平,更需通过资源倾斜缩小过程与结果差距。新东方作为教育行业 头部企业,其转型路径具有典型性:从K12培训到素质教育、文旅、直播电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