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期存款产品退潮 迟来的银行负债端“自救”
Bei Jing Shang Bao·2025-11-19 15:56
近期,多家银行对长期存款产品的调整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对储户而言,五年期定存的退潮不应简单理解为"储蓄缩水",而应视作在利率下行周期中优化财富配置 的一个信号。在货币环境整体趋向宽松的背景下,"一存多年"的传统储蓄思维已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银行需要积极响应号召,让利实体经济,贷款端利率持续下行,但又面临存款"定期化"趋势加剧,负债 成本刚性难降。这"一降一稳"的剪刀差,不断挤压银行的盈利空间,影响银行的稳健经营能力。 在此背景下,五年期定存作为负债端的"高成本"选项,自然成为优化调整的首要目标。停发或降低其利 率,能直接为银行"减负",是应对净息差收窄最立竿见影的"自救"措施。 从监管视角看,人民银行通过利率自律机制引导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其初衷并非让某类存款产品消 失,而是旨在打通利率传导的堵点。 过去,贷款与存款利率下降不同步所形成的"内卷式竞争",削弱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通过推动高成 本长期存款有序退场,有助于银行构建更加合理、与自身经营更匹配的负债体系,使存款利率更灵敏地 响应LPR变动,从而畅通"政策利率—市场利率—实体融资成本"的传导链条。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政策传导效率,也为未来进一步降准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