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见识到高市的下场,欧盟指示:所有人管好嘴,别在中国面前说错话
Sou Hu Cai Jing·2025-11-19 20:41

或许是看到了高市早苗的下场,见识到了中国反击手段的强硬,最近,欧洲的外交场出现了一种微妙的 变化。 更关键的是,欧洲曾试图通过《关键原材料法案》推动本土开采,却因社区抵制、审批缓慢、成本高昂 而举步维艰。 有数据显示,欧洲矿业项目的平均审批时间比中国长20倍以上,且多数项目因环保争议搁浅。 芯片领域的情况同样严峻。 此前荷兰政府对安世半导体采取强制接管措施后,中国随即收紧相关材料出口许可,导致欧洲汽车行业 陷入恐慌。 德国企业警告称,若供应链进一步中断,部分车企可能面临停产。欧盟委员会内部文件显示,企业投诉 纷纷飞向布鲁塞尔,迫使外交系统不得不"降低调门",优先稳住供应。 我们要清楚的是,语气放软不代表政策转向。尽管欧盟在外交言辞上放低了姿态,其实际政策却未见软 化。 据《南华早报》报道,近日,布鲁塞尔传出消息,欧盟悄悄要求下属官员调整对华发言基调,在公开谈 论中国时"调低音量",避免刺激性措辞,以确保稀土和芯片等关键物资的谈判顺利推进。 结合近期中欧之间的摩擦,便能发现:欧洲的"温和"并非善意,而是被现实逼出的妥协。 以稀土为例,中国在全球稀土永磁体产能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欧洲的电动车、风电、军工产业几乎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