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56家"类平台"公司集体转型 政府融资功能为何突然叫停?
Sou Hu Cai Jing·2025-11-21 05:55
翻开贵州省政府公布的名录,这56家公司覆盖省、市、县三级,业务范围涉及城市基建、土地整理、交 通建设等多个领域。它们共同特点是: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平均达到65%以上;政府补贴依赖度强, 部分企业营业收入的30%以上来自财政拨款。 贵州这次动作绝非偶然。根据财政部最新通报,全国已有超过2000家融资平台公司完成市场化转型,而 贵州这次56家"类平台"公司的调整,正是这场全国性整顿的组成部分。所谓"类平台",是指那些虽未明 确标注为政府融资平台,但实际承担政府融资职能的企业。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这个幽灵,已经游荡在中国经济上空多年。这些"类平台"公司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 券、信托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表面上是企业行为,实质却是政府信用背书。债务雪球越滚越大,最终 可能演变成系统性风险。 贵州56家"类平台"公司集体剥离政府融资功能,这则消息像一颗深水炸弹,在地方投融资圈激起巨大 波澜。这些曾经在政府项目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公司,为何突然被要求"断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政 策逻辑和现实考量,湖北友梦政融投资服务有限公司。 贵州的案例特别引人注目。数据显示,贵州省政府债务率长期位居全国前列,部分地市甚至超过300%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