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明中期景德镇青花瓷考古持续深入
Ren Min Ri Bao·2025-11-21 23:31

明中期青花制瓷技艺高超,产品面貌较明初期产生了较大变化。这一时期大部分青花瓷胎体白腻,釉光 透亮。而且,明中期青料已进行了选矿、煅烧、精研等工艺,并在画法上开始出现"混水"法。总之,明 中期景德镇民营青花瓷生产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从窑场的地理分布看,明清文献记载的北至观音 阁、南至小港嘴的景德镇"陶阳十三里"此时已逐步形成。 在14世纪晚期到15世纪中期,青花瓷器资料非常少。正德时期短暂的开海之后,民间海外贸易逐步兴 盛。而15世纪后期,伴随着一系列地理大发现,西方一些国家开启了环印度洋地区的海上贸易。景德镇 青花瓷便在这一历史背景下,通过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早期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这一时期景德镇青花 瓷的输出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欧洲、东亚、非洲等区域的国家。该时期的景德镇青花瓷不仅出现在国外 城堡、官府、王室寺庙等遗址,还出现在普通生活遗址及墓葬中,这表明青花瓷作为一种外来商品,不 仅为贵族所喜好,也逐渐进入平民阶层的日常生活。 沉船作为"时间胶囊",器物时代集中明确,且数量众多、保存完整,对研究陶瓷贸易有重要意义。明中 期沉船除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外,比较重要的还有:利纳浅滩号、圣克鲁兹号、文莱号等。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