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IRON“真人假扮”争议背后:何小鹏回应恐怖谷担忧
在高度仿生甚至趋近极度拟人化的人形机器人研发竞赛中,"恐怖谷效应"无疑是一道绕不开的议题。 在采访现场,何小鹏强调,小鹏研发团队在调研中尤其关注"儿童视角":"我们特别在意小朋友怎么 看,我觉得从小朋友的感知去判断机器人亲和力,会更准确。"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学界的另一种观点——一些研究显示,儿童对"恐怖谷效应"可能比成年人更敏感。 英国心理学家萨拉·伍兹曾让不同外形的机器人与儿童互动,结果显示:越接近人类外貌的形象越容易 让孩子产生攻击性或警惕感;而机械化风格明显的机器人反而更容易被视为友好。她的建议是:"给孩 子设计的机器人,最好别太像人。" 就在几天前的小鹏科技日上,小鹏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首次亮相。由于其高度拟人化的体态、动 作以及外形,迅速成为社交平台的热议对象。有网友直言:"这感觉不是机器人,而是一个真人在努力 扮演机器人。" 记者观察到,IRON最大的突破在于动作的自然流畅。研发团队通过增加脚尖的被动自由度,让其能以 轻柔、流畅的节奏走出类似"猫步"的姿态,步态甚至被比作"太空漫步"。更引人注意的是,IRON还呈 现出明确的"性别特征",这意味着小鹏在技术路线中选择了更接近真实人体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