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不常见的非遗项目也需要保护
Ren Min Ri Bao·2025-11-22 22:00
我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它们记录着时代的生产水平和社会结构,凝聚着民族的集体记 忆和智慧。比如端午节,起初是为了禳灾驱疫,如今这已不是主要诉求,但划龙舟、插艾草等民俗活 动,仍是现代人表达美好心愿、激扬奋进力量的重要方式;再比如坎儿井开凿技艺,不仅在新疆当地水 利工程维修方面持续发挥作用,还启发了天山胜利隧道"三洞+四竖井"的设计方案,为世界最长高速公 路隧道建设作出贡献。 在一项技艺中感知劳动技能的提升,在一种习俗中探究审美取向的形成,在一首民歌中品读价值观念的 传承……可以说,保护一项非遗,就是触摸一段活态历史,架起一座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续写一 篇"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现实答案。 ——是传统工艺,也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有这样一组数据:全国共有1.29万余家非遗工坊,分布在2138个县级行政区,包括693个脱贫县和135个 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带动相关产业链上120余万人就业增收。非遗老手艺开辟产业新赛道,使村 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力。 在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中,非遗拓展出多重价值。当悠扬空灵的侗族大歌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唱响, 当鹤舞翩跹的福州软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