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课堂”探寻成长方向(青年观察·大学的路怎么走②)
Ren Min Ri Bao·2025-11-23 22:20
暨南大学"映像"青年志愿服务队成员为老人展示拍摄的照 片。 麦嘉宝摄 每年开学季,大学校园总能被"百团大战"的热闹点燃。红帐篷沿林荫道排开,吉他社的和弦混着街舞社 的节拍,汉服社的裙摆与辩论社的思辨碰撞,志愿者们举着海报热情吆喝,新生们在各个大学社团的摊 位间穿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校园文化景观。 丰富多彩的大学社团不只是简单的兴趣小组,更是大学生成长的平台。如何找到学业与社团生活的平衡 点?如何在社团活动中发展兴趣、提升能力?大学社团何以成为"第二课堂"?让我们一起走进在校大学 生的精彩社团生活。 "平衡好学业和社团生活是大学生的必修课" "为什么加入社团?"回答这个问题,很多大学生的答案跳出了"打发时间"的单一维度。 在武汉科技大学的社团招新活动中,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本科生李可手里攥着社团招新宣传单,既新鲜 又好奇,却总觉得少了点"戳心窝"的触动点。直到他走进赤骥车队的工作室——车队队员们埋头钻研赛 车设计难点,一起畅聊学业和梦想,一旁的架子上摆放着赛车零件。那种"能常聚、能同频"的氛围,让 他找到留下来的理由。"为了赛车梦,一起努力,一起拼,真的很酷。"李可说。 感兴趣、想尝鲜、有归属感、做有意义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