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量产,还是伪需求?行业激辩人形机器人争议
在2025年末的北京中关村,具身智能依旧是寒冬里最时髦的技术和产业话题。 11月中旬,在海淀举行的2025第二届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大赛,以及2025智源具身智能开放日活 动上,具身智能赛道的头部公司聚集,头部公司的高管纷纷发声。 他们在谈论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行业最热议的话题是关于订单和量产的问题。另外,相对上一届的机器人 比赛的"秀表演才艺",今年各家机器人公司的产品也开始尝试在真实的工业、商业及家庭场景中比 拼"干活"的能力。 这一讨论的背后,是人形机器人正迎来第一个关键时期。据媒体公开报道以及券商研报资料,即将到来 的2026年也被称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那么,人形机器人行业会迎来量产吗?智源研究院院长王仲远在接受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内的媒 体采访时提到,行业需要分辨这种量产是由真实的商业需求驱动,还是仅仅由政策补贴和投资热度催生 的伪需求。从更长的周期看,王仲远对具身智能依然乐观。 原力灵机联合创始人兼CEO唐文斌对2025年具身智能行业用的形容词是"涌现",这一年涌现了很多新的 技术和资金。唐文斌感觉2025年技术发展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期,同时,具身智能行业发展也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