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经济学的警示:前苏为什么会失败?
Sou Hu Cai Jing·2025-11-26 03:11
美国是权力分散的政体,政府效率不如前苏,但权力制衡的刚性更强,自带试错机制,能避免一条路走到黑。相比之下,前苏的玉米计划,最终有 62% 的 田地颗粒无收。 前苏输在了什么地方? 首先输在总量追求,牺牲了效率,从而也失去了居民部门的内生力。被称为 "玉米狂人" 的赫鲁晓夫,在 1957 年宣布要在二十年内让 GDP 超过美国。其实 这不过是早期目标的延续 —— 苏共早在 1939 年就已提出,要在十到十五年内赶超美国。这种 "人定胜天" 的愿景,从来都是人算不如天算。1975 年,前苏 统计的 GDP 占美国比重达到 67%,成为难以突破的天花板,此后便失去了可持续性;到 1991 年,这一占比仅为 12.12%。为什么会失去可持续性? d Frimma n a , 21 21 很多人把前苏的失败归结为西方文化的入侵,这种问题不争论,我对立场相关的东西,从来不感兴趣。诺贝尔奖获得者阿西莫格鲁写了著名的《国家为什么 会失败》,书中从制度缺陷寻找根源,前苏无疑是一个经典案例,这类问题也不争论。 那我们谈什么?谈警示,谈来自经济学的警示。 那是一个冷战的时代,而我们今天也正在步入一个新冷战时代。高市早苗违背国际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