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身后的星巴克,欲为“二流”而不可得?
11月4日,星巴克咖啡公司宣布,与博裕投资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成立合资企业,共同运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 之后,星巴克保留40%股权,作为星巴克品牌与知识产权授权者存在,博裕占股60%,接手主要经营决策,且将会将目前星巴克已有的8000家门店扩充为 20000家。 这一门店数量明显对标瑞幸,意味着星巴克将走向下沉市场,要主动降为"二流",而不是之前坊间议论的那样星巴克会"被动"沦为二流。 只不过,星巴克在产品创新与成本把控上和瑞幸等企业似乎相差极远,丢弃高体验溢价又等于放弃它曾经的用户基本盘,上不去,下不来,最终结果很可能 想做一个二流品牌而不可得。 低价咖啡的盈利核心:成本管控,星巴克做不到 如瑞幸、库迪等低价咖啡在近年的快速上涨,有目共睹。 从2022年开始,瑞幸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23年末,其门店达到16218家;2024年,瑞幸年净收入为344.75亿元,同比增长38.4%,门店数达22334家(仅国 内,含香港,不含新加坡店)。也是在这一年,瑞幸的销售额首次超过星巴克中国,成为行业内第一的咖啡连锁品牌。 库迪也不甘落后,其2022年成立,仅2年就突破了一万家门店,且激进地提出"2025年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