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部门首次预警人形机器人风险,背后有何考量?
"随着新兴资本加速入场,我国目前已有超过150家人形机器人企业,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其中半数以上 为初创或'跨行'入局。"李超表示。 11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在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引发 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界和资本市场的强烈关注。 "这对鼓励创新来讲是一件好事,但也要注意防范重复度高的产品'扎堆'上市、研发空间被压缩等风 险。"她紧接着说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这是国内政策机构,首次对人形机器人行业提示"风险"。 受此影响,11月27日,A股人形机器人板块有所降温,大量行业个股呈现冲高回落走势。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国家发改委有关领导的置评并非认为行业过热,而是 要协调产业资源配置,集中力量扶持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人形机器人企业。 从演示到落地 2022年,埃隆·马斯克领着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Optimus按下了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按钮。过去三年中, Optimus虽然极少在公开场合互动,但特斯拉仍时不时通过放出演示视频来更新Optimus研发进展。 或许是受到马斯克的启发,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也开始"照方抓药",通过新品发布和演示视频,来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