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家企业扎进人形机器人:别只凑热闹,真本事才是通行证
国家发改委最近抛出一组数据:国内做人形机器人的公司,一抬手就数出150多家,这个数字还在天天往上跳,跟雨后春笋似的。 春晚舞台上,那些扭着秧歌、身段比姑娘还灵活的机器人刚鞠躬谢幕,资本圈的"机器人热"就烧得噼啪作响。 这150多家里头,一半都是"新手村玩家"——要么是刚拿到营业执照的初创小团队,要么是从别的行当"跨界串门"的熟面孔:小米本是造汽车的,硬是把造 车的巧劲拧到机器人上,捣鼓出个CyberOne;华为玩惯了手机系统,揣着鸿蒙这张王牌也挤了进来;连专门做四足机器人的宇树科技,都忍不住探过头 来"插一腿"。 这股热闹劲儿,活像老城区新开了家网红点心铺,队排到街角,人人都想抢头波尝鲜。但官方的提醒来得及时:别光盯着舞台中央挤,都照着一个模子刻产 品,最后非得全陷进"同质化"的泥沼里不可。 不过平心而论,这股热闹本身没什么不好。回头想想,上世纪末大家疯抢互联网"船票",十年前全盯着新能源"风口",这种能给生活换个活法的新产业,总 得有资本先站出来"打前阵"。 现在的人形机器人,就是科技圈最靓的"新星",一年增速能飙到50%以上,照这架势,2030年就能长成千亿规模的"大块头",换谁看了能不动心?更关键的 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