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用一双 “失败者” 的眼睛,孙强回看 30 年 PE 生涯丨晚点周末
晚点LatePost·2024-09-22 12:00

"过去几十年,很多人把时代的赠予认为是自己的能力,未来要考验硬功夫。" 文丨高洪浩 编辑丨宋玮 钱杨 "回想这项投资,我有诸多感慨和遗憾。" "我就犯过这样的错误。" …… 从事 PE(私募股权)投资 30 年,孙强不避讳谈论自己的失败,这在一个赤裸裸以挣了多少钱论成败的行 业不多见。 进入中国以来,华平一直是这里最活跃的外资 PE 之一——对多个行业的超过 170 家企业累计投资超过 160 亿美元。相比之下,KKR 在中国投资企业数量只有 40 余家,累计投资额在 70 亿美元左右;凯雷的累 计投资额则在 100 亿美元上下。 1992 年底,在高盛任职的孙强从纽约搬往中国香港。当时,中国内地的金融改革正如火如荼,国有企业股 份制改造推动了一批即将赴港上市的企业,外资投行们无不虎视眈眈地盯着这块蛋糕。 10 多年前,孙强开始动笔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和投资经历记录下来,最近以《一个投资家的成败自述》为题 出版。他不愿意强调个人,不想把自己的名字写进标题,而是以自我检视的口吻回顾他主导和参与过的 PE 投资项目,剖析从失败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张磊、沈南鹏等同行的故事比我有意思一百倍,我没他们那么成功,所以敢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