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谁在制造“陷阱”?年轻的生命逝去七天后,再谈车企智驾营销

来源丨风暴眼 当车企的营销话术比科幻电影还超前,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却沦为"试验品",这场关于智能驾驶的狂 欢,早已偏离了技术的本质。在4月2日,凤凰"K说联盟"发起的"智驾安全边界"专题直播中,有专 家针对这一现象建议,自动驾驶的车也应该"考驾照"。 01 高配演示,低配缩水:车企的"双标"游戏 "全场景智驾""零接管""比人类更安全",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宣传语,已成为新能源车企的标准营销 话术。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往往令人瞠目结舌。 车企在聚光灯下的发布会上,凭借顶配车型大秀智驾实力,各种高难度场景应对自如,赚足了眼球 与掌声。然而当消费者兴冲冲地提回配置相对较低的车型时,却发现所谓的智能驾驶配置早已大幅 缩水,沦为营销包装下的"半成品"。 以近期深陷舆论漩涡的小米SU7为例,其标准版与Max版在智驾配置上存在不少差距。标准版仅搭 载纯视觉方案,连激光雷达这一关键硬件都未配备;而Max版不仅配备了激光雷达,更搭载了508 TOPS算力的高性能芯片。在光线昏暗或路况复杂的实际驾驶环境中,纯视觉方案的局限性暴露无 遗:识别距离大幅缩短,准确性急剧下降,安全隐患不言而喻。 然而在发布会上,雷军却使用Max版演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