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有人抄底地产
远川投资评论·2025-06-12 06:49
2025年的市场,走得让人感觉陌生,同时又透露着一些熟悉感。 A股里银行成为了上证指数的压舱石,从2022年10月的低点算起,万亿市值的工商银行已经翻了倍。港 股上,曾经的热门赛道医疗和消费,经过几年沉寂之后,在香江卷土重来,一众创新药与新消费涨出了 A股的味道。 唯有地产依旧是那个"地惨",躺在谷底毫无波澜,鲜有人问津。直到最近,素有"良心基金经理"之称、 一向以左侧的耐心而闻名的杨东,出手抄底了地产股。 在2018年创办宁泉资产之后,他们的身影从未出现在任何过于热闹的地方。 但面对牵扯甚大的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仍然有很多专业投资人孜孜不倦的在其中"翻石头",试图在这 条大鱼身上找到结构性的机会。 典型的还是以董承非为代表, 买入地产龙头,押注在行业贝塔边际减弱的过程中, 市场集中度 逐渐提 升,行业龙头依靠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将蚕食其他玩家的市场份额,最终剩者为王。 "新三样"颇受瞩目的2020年底,他们明确表示"已不是投资光伏、锂电、电动汽车的股票的好时机";而 当各路资金痴迷于国债交易的2024年底,他们又明确立场"展望今年(2025),权益类资产对于国内资 金来说是相当好的选择,当然只对一部分的权益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