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考填志愿之前,不如先百度一下
36氪·2025-06-16 13:06

重大决策,可以参考AI和大数据。 6月下旬,各地的高考分数将陆续公布。但这个一锤定音的时刻,并不意味着竞争的结束——相反的,由填报志愿拉开的另一场竞赛,才刚刚开始。 对绝大多数考生而言,填报高考志愿的焦虑,在今年会格外突出——随着新高考改革在全国的推行,高考志愿填报,也迎来了"史诗级"的难度。 所谓的新高考改革,是用"3+3""3+2+1"的自选科目模式,代替原来的文理分科。这也意味着,院校招生和志愿填报政策更复杂了。 今年,不光平行志愿的数量提升至45个,而且每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内,最多还能填报6个专业志愿。志愿数量的提升,让多数省份的志愿数量都在80个以 上,比如贵州为96个,辽宁甚至达到了112个——在新高考改革之前,辽宁的最高志愿填报数量,只有36个。 面对复杂的政策,有人选择举家出动,自己下苦功夫研究报考指南。 但这意味着考生和家长需要在志愿填报的96个小时内,摸清更为复杂的招生政策和动辄厚达300多页的报考指南。同时,受限于眼界和认知,考生要面临做 出错误选择的风险。 也有人选择花重金,求助志愿填报讲师和专家。 以教培界顶流张雪峰为例,其2024年推出的两款私人定制高考志愿填报套餐,定价达到了惊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