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行业「不可能三角」,AR+AI眼镜何以成为下一代翻译硬件?
36氪·2025-06-27 00:09
当字幕在镜片中悄然浮现,语言壁垒也随之瓦解。凭借光学、AI与供应链三重突破,AR眼镜正迈向"iPhone时刻"。 站在香港铜锣湾、东京涩谷或上海南京东路,粤语、日语、英语、普通话和沪语交织起伏,勾勒出国际都市的独特音景。然而,听得懂的语言才是沟通的桥 梁,听不懂的语言却能在瞬间竖起屏障。 当下,语言障碍依旧是全球商业交流和文化传播的关键瓶颈。科技发展推动许多企业推出各类电子翻译机、翻译笔。据市场机构统计,仅翻译笔的2023年全 球市场规模,就已达到数亿美元。 但随之而来的,是在社交媒体上,关于翻译机、翻译应用的讨论频繁,准确率低、无法实时翻译等问题成为用户的主要吐槽点。 与翻译机和翻译应用相比,AR+AI眼镜的实时翻译效果开始让用户感到惊喜。 AR眼镜本身的增强现实显示能力与AI技术结合,让眼镜能够将语音或文本实时翻译成其他语言,并投影到镜片上,从而实现跨语言即时交流。 前不久,来自北京的AR眼镜老牌企业亮亮视野在韩国举办了Leion Hey2的新品发布会,现场,公司创始人兼CEO吴斐台上使用AR眼镜的提词功能进行中 文"脱稿演讲",而台下来自全球各地的嘉宾则利用眼镜的实时翻译功能进行了长达两小时的"百人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