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卷的解药不是涨价
首席商业评论·2025-06-29 04:23

以下文章来源于远川研究所 ,作者李墨天 远川研究所 . 刻画这个时代 十年前,商业竞争的方式是比同行卖得更便宜;十年后,商业竞争的方式是指责同行低价内卷。十年 前,"价格屠夫"是对企业的至高褒奖,十年后,它成了伤害经济的元凶。 商家甚嚣尘上的抱怨,工厂寥寥无几的利润,消费者对质量问题的担忧,源头仿佛都指向低价。 由于价格无限压低,工厂无法提高产品质量,商家缺少利润维持经营,员工收入难以覆盖消费需求,似乎 形成了某种逻辑闭环。 那么,如果能"守护价格底线",让商品价格稳定上涨,实现所谓"消费升级",企业就可以打造品牌升级技 术,产业链从业者的收入也会稳定增长,继而反哺企业营收,似乎又能形成某种良性循环。 这套看似无懈可击的叙事,恰恰忽视的整个过程中最复杂、最深奥、最关键的环节: 当一件商品的价格上 涨,它对应提升的附加值在哪里? 01 低价从何而来? 无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还是工业皇冠上的边角料,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结果,一定是低价。 上到汽车和芯片,下到垃圾袋和餐巾纸,只要生产规模扩张,生产成本就会被摊薄。稍微接触过制造业就 会明白,不能被摊薄的只有税收,稳定上涨的只有社保基数。 松下幸之助的"自来水哲学"、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