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45年,深圳城市“封面”迭代

记者丨 陈思琦 编辑丨孙超逸 图表 丨王泽坤 谢珍 王冰 在北京,如今的城市封面或许是中关村,高等学府、科研院所与互联网科技巨头肩并肩;在上海或许是陆家嘴, 金融机构与跨国企业Log o塞满外滩天际线;在伦敦,泰晤士河畔的金丝雀码头成为高净值人士与金领新贵的梦 想之地…… 而深圳,作为改革开放中最受瞩目的经济特区,45年来"封面"不断迭代。 第一高楼"觉醒" 站在社媒平台上爆火的"深圳曼哈顿"机位,广角镜头中,国贸、地王、京基100、平安金融中心——四代"第一高楼"同 时入画。 它们是城市地标,更是一部深圳经济的"空间传记"。 1985年,160米高的国贸大厦以"三天一层楼"震惊全国,成为改革开放的速度象征。十年后,地王大厦以"两天半一层 楼"刷新纪录,又将深圳的天际线正式推向"亚洲第一"级别。 从国贸大厦到地王大厦,罗湖,深圳最年长的城区,也是深圳城市封面的起点。 美国建筑学家沙里宁曾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 那是罗湖的黄金年代。因罗湖紧邻香港,深圳"第一次创业"期间,开发建设主要集中于此,目标是建立外向型经济, 成为"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对外政策的窗口"。 而这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