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宙邦高电压电解液“新解”
摘要 如何构筑稳定的电极-电解液界面(SEI/CEI),成为破解高压难题的关键。 进入 2025 年,电池行业的新一轮材料升级正在发生。无论是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和超快充的诉求,还是消费电子对轻薄与长续航的追求,都在推动 高镍正极、硅碳负极等高性能材料加速应用。 高镍 / 超高镍正极、硅碳负极乃至锂金属负极等高性能材料加速应用 。 双结构融合 破解高电压难题 优先成膜,抢占界面反应先机: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相较于传统电解液组分(如碳酸乙烯酯EC、1,3-丙烷磺内酯PS),CBS具有更低的LUMO能级(-0.6eV)。这 一特性使其在电池首次充电过程,能够优先于EC在负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形成致密富硫无机SEI膜;同时参与正极表面CEI膜的构建,显著抑制界面 副反应。 对于LiNi₀.₆Co₀.₁Mn₀.₃O₂(NCM613)等高镍正极材料而言,在4.4 V甚至更高电压下运行,可显著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但也极易引发晶格氧流 失、过渡金属溶解、电解液持续氧化等连锁问题。 溶解的金属离子迁移至负极后,会催化锂沉积和电解液分解,从而破坏负极SEI膜,最终导致"电池容量跳水"(battery rollov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