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工锂电
icon
Search documents
从20家企业看固态电池“量产”最新进展
高工锂电· 2025-09-16 10:55
摘要 固态电池还要走多远? 国内,亿纬锂能"龙泉二号"中试线下线10Ah电芯;国轩高科 "金石电池"处于中试量产,良品率 达90%。两大电池厂相继公布固态电池的最新进展在资本市场掀起了一股行情。 紧接着国外的慕尼黑车展上,QuantumScape完成了固态锂金属电池在电动摩托车的实车演示; Rimac展示了更轻重量、更强密度的固态电池包。 固态电池的产业化似乎又更加丰满了一些。 但其量产以及商业化的前景远未及明朗,其材料体系的稳定性、工艺的成熟性,以及最终的成本竞 争力都决定着固态电池还要走多远。 半固态应用破冰 从上汽MG4开始,半固态电池已经开启上车步伐。到今年四季度,蜂巢能源也将试生产第一代半 固态电池,供应宝马MINI下一代车型。作为固态电池的过渡路线,半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已经 开启,同时也为固态电池的性能增添更多期待。 亿纬锂能:"龙泉二号"下线 9月2日,在成都量产基地揭牌同时,亿纬锂能宣布"龙泉二号"成功下线,成为其首款下线的全固 态电池。 此次下线的"龙泉二号"为10Ah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达300Wh/kg、体积能量密度为 700Wh/L,主要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以及AI等高端装备 ...
每日速递|宁德时代新成立三家公司
高工锂电· 2025-09-16 10:55
◆ 电池 ◆ 宁德时代新成立 骐骥新能源科技(江门)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法定代表人王旭,注册资本500万元,业务涵盖新兴 能源技术研发、集中式快速充电站等。 ◆ 材料 ◆ 01 龙蟠科技与宁德时代 签署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长单 9月15日晚,龙蟠科技公告,控股孙公司锂源(亚太)与宁德时代签署《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采购合 时代骐骥新能源科技(鹰潭)有限公司注册,法定代表人熊敏哲,注册资本500万元,经营范围含 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等; 作协议》。 龙蟠科技称,该协议有助于建立长期合作,抢占海外市场,但为意向性协议,预测需求量随宁德时 代海外项目进度调整,不具强制约束力。 新宙邦电解液项目 预计2026年第二季度至2031年间,锂源(亚太)将向宁德时代海外工厂供应15.75万吨磷酸铁锂 正极材料,合同总金额超60亿元。 01 三家新能源科技 公司 近期,宁德时代新设三家公司。分别是:时代骐骥新能源科技(秦皇岛)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 人张永鑫,注册资本500万元,涉及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电池销售等业务; 振华新材 在东南亚实现订单交付 近日,新宙邦旗下诺莱特科技(马来西亚)有限公司1号工厂成功交付订单,成为中国电解液厂商 ...
韩国第二条全固态电池产线落地,等静压工艺进入规模化应用
高工锂电· 2025-09-16 10:55
摘要 SK On投产大田产线。 本周二,韩国第三大电池制造商 SK On 宣布,其位于大田的全固态电池产线正式竣工。 这一进展意味着 SK On 已从实验室研发阶段迈入客户验证阶段,全球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的竞赛进一步升温。 随着产线投运, SK On 将原定 2030 年的商业化目标提前至 2029 年,并提出初期能量密度达到 800Wh/L ,远期冲击 1000Wh/L 的性能指 标。 公司研发聚焦于硫化物基全固态电池。硫化物电解质因高离子电导率,被业界视为实现高性能电池的关键路径。 在工艺路线方面, SK On 将率先在量产线上引入温等静压( WIP )工艺。该工艺在 25 至 100 摄氏度条件下对电极施加均匀压力,可提升能量 密度和电池寿命。 然而, WIP 长期以来因难以实现连续自动化,效率偏低。 SK On 称,已通过独特的电芯设计,并与传统压制工艺结合,在保持技术优势的同时提 升了生产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大田产线在建设上高度依赖合作伙伴。该生产线以美国技术公司 Solid Power 的科罗拉多工厂为蓝本,由 Solid Power 负责设计 和安装。 这一合作可追溯至 2021 年,并在 20 ...
龙蟠科技印尼工厂再获60亿大单,海外产能起量
高工锂电· 2025-09-16 10:55
摘要 9月15日,龙蟠科技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孙公司锂源(亚太)与宁德时代正式签署《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采购合作协议》。 龙蟠科技印尼工厂再添 60亿新订单。 拿下多个长单 印尼工厂的先发优势 为抢占海外新能源材料市场先机,龙蟠科技早在 2021年便启动印尼工厂建设计划:其中一期3万吨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已于2025年年初顺利投产,实现海外产能的正式落地; 二期9万吨项目目前已全面启动建设,按照规划,预计将于2025年年底完成全部建设及设备调试工 作,届时印尼工厂总产能将大幅提升,为承接更多海外订单提供充足产能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在与宁德时代达成合作前,龙蟠科技印尼工厂已凭借优质产能与技术优势,成功拿 下多个重量级长期合作订单,合作对象涵盖国际汽车与电池领域头部企业。 具体来看, 2025年1月,龙蟠旗下锂源(亚太)与福特集团旗下Blue Oval签署合作协议,约定在 2026年至2030年期间为其供应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实现与国际车企的直接绑定; 9月15日,龙蟠科技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孙公司锂源(亚太)与宁德时代正式签署《磷酸铁锂正极 材料采购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约定,锂源(亚太)将在2026年第二季度至2 ...
马来西亚锂电“新变”:新宙邦投产,科达利转向泰国
高工锂电· 2025-09-15 10:58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dynamic changes in Malaysia's position as a key node in Southeast Asia's electric vehicle supply chain, with companies like Xinzhoubang and KedaLi making strategic decisions based on regional advantages and market conditions [3][8]. Group 1: Company Developments - Xinzhoubang's factory in Malaysia has successfully commenced operations, marking it as the first Chinese electrolyte manufacturer to achieve localized production and delivery in Southeast Asia [3]. - The factory, located in Kedah's Kulim Hi-Tech Park, took approximately seven months from registration to delivery, supported by the Kedah State Investment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3]. - Star Source Materials has also launched its first phase of production in Malaysia, with an annual capacity of 2 billion square meters and an investment close to 5 billion RMB, indicating strong market demand from global battery manufacturers [5]. Group 2: Investment Trends - Several lithium battery material companies are investing in Malaysia, including Shantai Technology, which plans to invest $154 million to build a 50,000-ton annual capacity for anode materials [6]. - Other companies, such as Jinyang Co. and Hunan Youneng, have announced plans to establish production facilities in Malaysia, contributing to a relatively complete battery supply chain in the region [6]. Group 3: Strategic Shifts - KedaLi announced a shift of its planned investment from Malaysia to Thailand, reducing the investment from up to 600 million RMB to 210 million RMB, citing better location conditions, policy support, and industrial chain collaboration in Thailand [7][8]. - This decision reflects a broader trend of companies dynamically assessing and comparing investment environments and benefits across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8].
399批公告:四家电池配套零跑Lafa5,亿纬独供小鹏G7增程
高工锂电· 2025-09-15 10:58
摘要 中科海钠钠离子电池配套厦门金龙。 最新发布的第399批中国工信部新车申报目录显示,整车企业进一步加速推行电池供应商多元化策 略。 本批次共有22家电池企业参与配套, 宁德时代的行业份额虽仍领先,在多个关键车型上并非是唯一 选择,而亿纬锂能、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供应商正抓住机遇,迅速扩大市场版图。 一个尤为显著的案例是零跑汽车的新车型LAFA5。 该车拥有多达四家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中 创新航、国轩高科和正力新能 ,部分配置形成"电池盲盒"的供应模式,极致地体现了该车企保障供 应链弹性的意图。 吉利旗下的极氪X也呈现出相似策略,其磷酸铁锂版本换装了吉利自产的"金砖电池",而三元锂高 性能版则继续由宁德时代供应,显示出车企正通过"外部多元化"与"部分自研"结合的方式加强自主 控制。 与此趋势相对,稳固的"独家供应"关系则凸显了深度绑定的战略价值。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是典 型代表,其配套的全部10款车型,从宋Pro、秦L到高端的腾势N9,均为比亚迪自有品牌。 同样,瑞浦兰钧也与上汽通用五菱深度合作,全部电池为其宏光MINIEV和新款SUV享境S9等关键 车型供货。 在技术路线上,磷酸铁锂电池的主流地位得到 ...
每日速递|比亚迪等17家车企表态:积极落实账款支付倡议
高工锂电· 2025-09-15 10:58
◆ 电池 ◆ 17 家车企表态 积极落实账款支付倡议 9月15 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呼吁车企落实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要求,不利用大企业优势地位侵害供应商利益,致力于构建"整车 —零部件"协作共赢发展生态,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当日 17 时,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广汽、北汽、奇瑞、江汽、比亚迪、吉利、长城、赛 力斯、蔚来、理想、小鹏、零跑、小米等 17 家作出账期承诺的车企均已发布声明,表态将积极落 实账款支付倡议。 此前,这些车企已陆续作出"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 60 天"的公开承诺,此次进一步响应协会倡 议,在订单确认、交付与验收、支付与结算、合同期限等关键环节落实相关要求。部分车企还明确 提出不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等增加供应商资金压力的结算方式,如上汽集团、吉利汽车等。 ◆ 材料 ◆ 01 恩捷股份 下游客户需求和订单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年产 2 万吨碳酸锂项目投产 据紫金矿业消息,阿根廷当地时间 9 月 12 日,紫金矿业旗下锂业科思 3Q 锂盐湖年产 2 万吨碳 酸锂项目投产仪式在卡塔马卡省菲安巴拉市举行。 当前,二期项目许可审批等前期工作正 ...
180GW储能目标+车企“60天账期”落地,双重利好带动锂电预期
高工锂电· 2025-09-15 10:58
摘要 动储双轮驱动逻辑强化 中国锂电池产业链在本周一迎来一场由多重利好引爆的普涨行情。 这意味着,未来两年半内,市场需要新增超过85吉瓦的装机容量。 GGII的分析甚至更为乐观,其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底累计装机110-120GW,即2026-2027 两年合计新增装机保守估计60-70GW/160-210GWh(按2.7-3h测算),平均每年80- 105GWh装机。 也就是说, 预计国内市场未来两年新增储能装机规模将至少为120GWh, 其对应的功率规模将大 于180GW的官方目标。 这显示出市场对行业内生增长动力的信心,认为政策目标是底线而非上限。 更具深远意义的是,方案试图从根本上解决储能项目长期面临的经济性难题。 文件明确提出,推 动完善新型储能的容量电价机制,并建立容量补偿机制。 资本市场的强烈反应,源于上周末密集释放的三个关键信号:一项为储能行业设定明确增长目标的 国家政策,一项旨在优化汽车供应链支付生态的行业倡议,以及一则关于行业龙头宁德时代排产远 超预期的市场消息。 周一开盘,电池巨头宁德时代股价迅速涨停,盘中最大涨幅超过14%。储能系统集成商阳光电源 股价一度上涨超11%。市场的乐观情绪 ...
慕尼黑车展观察 | 中日韩电池产业,竞逐订单、产能、回收
高工锂电· 2025-09-14 10:36
摘要 电池暗战,规则重塑 它关乎成本的重新定义,关乎技术路线的终极选择,更关乎整个产业链的生态对撞。 本文下篇将深入水下,剖析欧洲电池供应链中,以中韩为代表的两大阵营在订单、技术与产能上的 激烈博弈。 同时,本文将揭示正在重塑欧洲战场的三个决定性"新规则"——全新的成本方程式、需求与产能 的精准博弈、以及产业联盟的终极对垒。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谁能掌握新规则,谁就将赢得欧洲的未来。 欧洲电池本土化,最新进展如何? 如果说IAA展台上的整车是看得见的硝烟,那么在供应链的深处,一场围绕电池的路线、成本与话 语权之争,正以更快的速度暗流涌动。 随着欧洲车企体现出集体转向低价电动车的倾向,作为成本核心的动力电池,其供应格局、技术路 线和商业模式正在被重塑。 这场博弈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整车市场。 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是, 欧洲本土品牌当下在电动化领域的"秀肌肉",实际上也离不开中国供应 链的深度支撑。 在慕尼黑IAA车展的聚光灯之外,一场决定欧洲电动化未来的深层战役也早已打响。 从大众与小鹏在电气化平台上的持续深入合作,到大众与国轩高科在标准化电芯上的联手,再到宝 马、奔驰与亿纬锂能在大圆柱电池上的探索,而历 ...
极狐T1爆卖4.3万辆,广汽系电池供货北汽
高工锂电· 2025-09-14 10:36
8 月 22 日开启预售以来, 极狐 T1 两小时订单便突破 1.1 万辆,截至上市当日累计订单已超 4.3 万辆 ,成为 A0 级纯电市场的 又一 "现象级爆款" 。 动力电池方面, 中创新航、因湃电池、巨湾技研三家 电芯厂联合配套 。 极狐 T1 首次采用广汽集团旗下因湃电池与巨湾技研的电芯,整车集团内部电池企业正式进入外部 市场。 因湃电池此前主要 配套 广汽埃安, 6 月装车量已跻身行业前列,与 国内老牌动力电池厂 处于同 一梯队。其电芯采用长薄形叠片设计及 5 μ m 铜箔工艺,能量密度达 195 Wh/kg ,并具备高一 致性制造能力 。 巨湾技研在超快充领域具备领先优势,为极狐 T1 提供 16.9 分钟实现 30% ~ 80% 补能的方 案。续航方面,在城区 + 高速综合路况实测条件下, 425续航 系列车型跑出 479.8km 的成绩, 实现续航 "反向虚标"。 而北汽与广汽系电芯厂本次在极狐 T1 上的电池配套 合作 也体现出 ,整车集团旗下电池企业正在 逐步向市场化竞争迈进,未来可能进一步拓展外部供货能力。 除广汽系电池企业外,中创新航也为极狐 T1 提供电芯。尽管三家电芯品牌不同,极狐 ...